旗艦商務本年度評比,榮耀MagicBook V 14迎戰ThinkPad X1C
提到商務本,相信ThinkPad X1系列會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標桿之作,不過近幾年,隨著手機品牌在PC生態領域的不斷創新和深耕,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印象深刻的產品,它們全新的外觀設計、交互體驗,以及更高的性價比都很吸引人。那么面對新銳和老牌我們到底該選誰呢?本期我們就挑選了新晉高端商務本的代表榮耀MagicBook V 14,來對比傳統旗艦商務本ThinkPad X1 Carbon 2021,看看誰能在當下的辦公場景中帶來更舒適、高效的體驗。
01/ 外觀配置
兩臺筆記本的基礎配置信息如下。雖然兩款都屬于14英寸的輕薄本,但ThinkPad X1 Carbon采用低壓版處理器,更偏向機身的輕量化;而榮耀MagicBook則采用了標壓版處理器,預計性能表現更強,同時屏幕規格更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二者雖然都定位旗艦級,但售價是相差了接近4000元,那么在這場價格懸殊的較量中,榮耀能否有勝算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外觀方面,ThinkPad X1 Carbon的機身采用航空級碳纖維材質+表面親膚涂層工藝,兼顧了輕薄、堅固和舒服的觸感。低調沉穩的黑色主色調,搭配A面的經典簡約設計,展現出十分成熟的商務范。
榮耀MagicBook V 14的機身則采用流行的全鋁合金材質,A面只有居中設計的LOGO非常簡潔,整機的做工同樣是在線的,風格也很符合商務氣質,同時多了一些時尚、年輕化的感覺。
屏幕方面,ThinkPad X1 Carbon采用一塊16:10比例1920x1200分辨率的高色域IPS霧面屏,在強光環境下可以防止眩光問題,不過這個規格放在萬元價位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榮耀MagicBook V14則是采用了3:2比例的2.5K分辨率90Hz刷新率屏幕,顯示效果更加高清細膩,而且寬高的比例可以顯示更多的縱向內容。因為屏幕支持十指觸控,所以表面也采用了硬度更高的鏡面玻璃貼合,相比塑料屏幕邊框更具精致感。
ThinkPad X1 Carbon配備了全尺寸的背光鍵盤,鍵帽采用了微微下凹的設計,能夠更好地貼合指腹弧度。按鍵采用了X型支架配鼓形底座,回彈十分迅速有力,敲擊手感非常的舒服。
榮耀MagicBook V14同樣采用的是全尺寸的背光鍵盤,而且鍵帽做了觸感舒適的親膚涂層,按壓鍵程提高到了1.5mm,鍵盤敲擊反饋有力,間隔得當,不容易誤觸。
接口方面,ThinkPad X1 Carbon左側配備兩個雷電4協議的USB-C接口,以及一個USB-A和HDMI視頻接口,右側則依次是耳麥口、SIM卡槽和USB-A接口。
榮耀MagicBook V14左側是全功能USB-C、雷電4接口、耳麥接口,右側有一個HDMI和一個USB-A。
實測ThinkPad X1 Carbon裸機重量約1.18kg,適配器約311g,旅行重量1.49kg。
榮耀MagicBook V 14裸機雖然重約1.47kg,但適配器更輕只有195g,旅行重量共1.67kg,因此二者在便攜度上的差距并不算很大。
02/ 多設備交互
或許對不少用戶來說,日常使用的辦公軟件對性能要求并不高,隨便一款中高端筆記本都能夠勝任,真正能提升效率和體驗的往往是一些創新的小功能。
其中之一就是不同設備間數據的傳輸。移動互聯網設備在現代辦公場景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往往有大量的消息文件都會在手機、平板上收發傳遞,但它們與電腦之間原生存在的軟硬件隔閡卻又非常大,使得二者的信息相對孤立。因此跨設備的互聯互通就成為了現在不少PC廠商發力的重心之一。
榮耀是最早一批做多屏協同方案的PC制造商,通過與觸控板集成的NFC一碰連感應面積更大、識別率更高,算是目前最為便利且穩定的連接方案了,支持的設備包括華為、榮耀旗下大部分支持NFC的手機。多屏協同啟動后,榮耀MagicBook V 14的觸屏交互也更加符合手機的使用習慣。
在多屏協同的狀態下,我們用簡單的拖拽就可以實現兩個設備間的文件高速傳輸,同時還有消息通知同步、應用多開、剪貼板共享、電腦編輯手機文檔、一碰抓取電腦截屏、一碰照片共享等等功能,基本消除了兩個設備間的隔閡。此外,榮耀MagicBook V 14還支持與平板、智慧屏的協同,通過擴展和鏡像模式,幫助PC解決很多場景上的需求,打造更加智慧的 PC 新世界。
而ThinkPad雖然也支持Lenovo One功能進行跨設備的無線互聯,支持拖拽傳文件、電腦打開手機文檔、雙屏手機分身、體感隔空傳等功能,但眾所周知目前聯想(含摩托羅拉)手機的市場份額相對是要小很多的,所以真正能用上這個功能的用戶還是比較少。其它大部分品牌的手機要與之互聯只能使用Lenovo One Lite的有線連接,這個軟件就僅支持投屏操作、文件傳輸、按鍵映射這幾項基礎功能了。
03/ 視頻會議體驗
筆記本的前攝因為使用頻率低,在過去一直是不被重視的一塊功能,但隨著現在視頻會議場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關注這方面的體驗了。
可以看到,哪怕像ThinkPad這種萬元級的商務本,目前仍在使用720P(約100萬像素)的攝像頭,在光線十分良好的情況下畫面仍然有比較強的噪點和涂抹感。
ΔThinkPad X1 Carbon視頻截圖
相比之下,榮耀MagicBook V 14則采用了一枚業內首發的500萬像素的高清廣角前攝,不僅能呈現更加豐富精細的畫面,視野也更加開闊,即便是多人同屏也能很好地容納。
Δ榮耀MagicBook V 14視頻截圖
收音方面,兩款筆記本都采用了四麥克風設計,不同之處在于ThinkPad將麥克風放在了屏幕邊框的頂部,而榮耀MagicBook則將麥克風的位置放在了腕托邊緣,后者更加靠近使用者的位置,拾音效果也更加清晰。
在隱私保護上,ThinkPad X1 Carbon的前攝提供了物理遮擋的開關,這一點上老牌商務本可以說是做的很到位了;而榮耀MagicBook V 14雖然沒有這樣的開關,不過也在功能鍵上提供了系統級的攝像頭屏蔽,同樣能夠保障安全性。
04/ 性能表現
CPU性能方面,使用CineBench R15進行30輪循環跑分,ThinkPad X1 Carbon最終跑到了692分,比第一輪低了130多分;而榮耀MagicBook V 14分數全程保持在1000分上下,波動范圍僅50分,在持續高負載性能穩定度上占據了明顯的優勢。
ΔThinkPad X1 Carbon
Δ榮耀MagicBook V 14
在體現DX11輕度網游性能的3D Mark-Fire Strike中,ThinkPad X1 Carbon綜合得分3940分,榮耀MagicBook V 14得分4999分,后者領先約27%。
ΔThinkPad X1 Carbon
Δ榮耀MagicBook V 14
在實際的視頻渲染性能上,使用Adobe premiere導出同一段2GB大小的4K視頻,ThinkPad用時接近19分鐘,而榮耀則只用了14分30秒左右,領先幅度達到了23%??梢娫谶@種大型重負載任務面前,搭載標壓處理器的榮耀MagicBook V 14具備了明顯的優勢。
05/ 散熱拆解
進行30分鐘的AIDA64-FPU單烤測試,ThinkPad X1 Carbon很快把功耗鎖在了20W左右,頻率2.5GHz,核心溫度84°C。此時高頻使用的WASD區域溫度已經來到了45°C,熱感還是比較明顯的。
榮耀MagicBook一開始短暫跑到了45W的功耗,在撞到溫度墻后仍然一直保持38W的性能釋放,比對手多了近一倍;頻率3.5GHz,也是整整高出了1G的主頻。再看表面溫度,性能釋放如此激進的榮耀MagicBook V 14,WASD區域僅有34.4°C,高溫區域是集中在鍵盤中部,最高也只有41.5°C??梢?,榮耀不僅熱源分布更加合理,更是在散熱效能上大幅領先對手。
拆解對比內部結構,ThinkPad X1 Carbon采用雙風扇單熱管的散熱模組,硬盤和網卡都做了金屬屏蔽罩,主板其余部分基本由石墨片覆蓋。電池兩側分別是四顆揚聲器,一組高音朝上發聲,一組低音朝底部發聲。
ΔThinkPad X1 Carbon
榮耀MagicBook V 14不僅采用了兩根大直徑的熱管,而且兩枚風扇的體積要大得多,扇葉更密集,這就是它在相似的機身體積下能夠有這樣的性能領先的原因所在。同時,大面積的均熱板也照顧到了內存、供電和南橋,用料十分扎實。兩側同樣采用兩高兩低的四揚聲器設計。
Δ榮耀MagicBook V 14
06/總結
ThinkPad X1 Carbon在測試中表現出了老牌旗艦商務本的均衡穩健,不過綜合其定價來講,品牌溢價的成分無疑也是占了不少的;而榮耀MagicBook V 14作為一款新銳高端商務本,在整體做工質感沒有落下的情況下,在屏幕素質、跨設備互聯、視頻會議、性能散熱等方面也帶來了諸多亮眼的表現。
如果你平時的辦公類型相對簡單,有特別的品牌偏好,追求更極致的輕量機身和鍵盤手感,預算也特別充裕,那現階段ThinkPad X1 Carbon仍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如果你想獲得體驗更加出色的跨設備互聯,甚至有視頻渲染、網游娛樂等方面的高性能需求,并且對價格有一定敏感度的話,榮耀MagicBook V 14會更加適合你。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