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評測:強悍性能不遜上代卡皇
隨著英偉達推出RTX 40系列顯卡已有一段時間,RTX 40系列顯卡的性能表現已經使得不少的朋友為之心動。在近期英偉達將RTX 40系列顯卡的又一款產品——RTX 4070 Ti正式推向市場,而我們也拿到了來自耕升的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全新推出的RTX 4070Ti顯卡會有什么樣的表現,讓我們隨著這一張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的評測一起來了解一番吧。
Ada Lovelace架構以及RTX 4070Ti顯卡
由于我們此次收到的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采用的是NVIDIA推出的新一代Ada Lovelace架構核心,雖然在此前的評測中我們已對這一架構核心進行了一系列的介紹,但為了讓更多的讀者對這一核心進行了解,在這里我們也將簡單進行相對應的介紹。
01/Ada Lovelace架構的升級點
Ada Lovelace架構核心配備了全新的第三代RT Core(光線追蹤核心)、第四代Tensor Core(張量核心)以及SM(流式多處理器)。據了解,Ada Lovelace架構核心所采用的新一代SM(流式多處理器)帶來了至高2倍的性能以及能效提升,配合全新的RT Core以及 Tensor Core的升級,使得新架構在有效提升其性能以及處理光線追蹤的計算能力的同時,更是帶來了AI算力的進一步提升。
Ada Lovelace架構核心還配備有全新的第八代NVENC雙硬件編解碼器,這一全新的第八代NVENC雙硬件編解碼器整合了對AV1視頻編碼格式的支持,在傳統的H.264等格式之外,通過加入了對AV1這一主流新標準編解碼支持,有效提升了在視頻方面的生產力表現。
除了上述的升級以外,全新的Ada Lovelace架構還配備了大容量的L2緩存,通過大容量的緩存來有效提升數據的命中精度,從而帶來性能方面的提升。完整的Ada Lovelace架構核心(AD102)配備有96MB的L2緩存,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RTX 40系列顯卡均未配備此規格的L2緩存。
02/DLSS 3與NVIDIA Reflex
新一代RTX 40系列顯卡除了因Ada Lovelace架構核心帶來一系列升級之外,其對于新一代DLSS技術的支持也是其擁有更強性能表現的一大原因。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作為新一代的RTX 40系列顯卡支持到了NVIDIA的DLSS 3技術,相比較于此前的DLSS 2技術,全新的DLSS 3不僅包含有DLSS 2(DLSS超分辨率技術),更具備有全新加入的DLSS幀生成技術。
DLSS3的幀生成技術依賴于Ada Lovelace架構的獨立光流處理器以及Tensor Core的AI算力,通過對畫面進行數據的計算再由AI進行補全從而生成畫面信息,實現游戲幀數的提升。而這一項技術可直接生成游戲第1幀3/4的像素以及整個游戲第2幀,相當于使用1/8的算力,就完成整個計算過程,在幀數提升的同時也可實現資源開銷的減少。
而由于DLSS 3所采用的幀生成技術可能帶來延遲的提升,因此在DLSS 3上則是通過加入NVIDIA Reflex技術進行配套,從而使得游戲的延遲有所降低,甚至比原生渲染的延遲還要低。
03/RTX 4070 Ti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是一張RTX 4070 Ti顯卡,RTX 4070 Ti配備的是AD104核心,采用了TSMC 4N工藝進行制造,其芯片的面積為294.5 平方毫米,晶體管的密度為358億,從晶體管的密度來說,其相比較于上一代“卡皇”RTX 3090 Ti的283億晶體管數量也不遜色。
通過對于NVIDIA 的資料查詢我們可以得知,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所采用的AD104-400核心相比較于完整的AD104核心只有媒體編解碼器部分的縮減,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性能屏蔽。
△AD104核心架構切片
△RTX 4070 Ti采用的AD104-400核心架構切片
根據NVIDIA的一貫做法,消費級顯卡一般會在核心上對于媒體編解碼進行一定的屏蔽縮減,非屏蔽版本會由相關的專業版產品進行推出。由此來看,采用AD104-400核心的RTX 4070 Ti由于沒有進一步屏蔽GPC等性能核心,所以應該會是AD104核心產品中性能最強的消費級產品。
RTX 4070 Ti所采用的AD104-400核心雖然沒有進一步屏蔽性能,但是這一核心對于顯存位寬的支持砍到了192 bit,卻是一個比較致命的硬傷。盡管NVIDIA為其配備到了12GB的GDDR6X顯存以及21Gbps的顯存速率,但是依然改變不了其顯存總帶寬僅為504.2GB/s的事實。
但好在RTX 4070 Ti配有高達48MB的L2緩存,其大容量L2緩存帶來了的數據命中率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顯卡帶寬下降所帶來的性能影響。
總體來看,RTX 4070 Ti雖在設計上未能盡善盡美,但其這一套配置,對于其所設計針對的大部分場景來說是可以很好應對的,日常使用基本上無需擔心。
這一代的RTX 4070 Ti顯卡沒有相對應的FE版本產品,不過NVIDIA 官方也給出了相對應的顯卡頻率,我們此次拿到手的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其頻率(2655MHz)相較于NVIDIA 官方給出的頻率(2610MHz)有了一定的提升。而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到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的性能表現,我們也是在后續的評測中使用到了上一代的“卡皇”RTX 3090 Ti進行對比,為大家展示這一張顯卡的真實表現。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外觀&拆解: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的正面一眼可看到其配備的三把散熱風扇,且可以看到其在正面的外觀上采用了多折線的棱角元素加入。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的外觀除了采用了一系列折線堆砌的棱角元素之外,還配備有追風系列經典的黑紅配色,通過黑暗機械風格的設計突顯著該顯卡的硬朗顏值。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在顯卡頂部配備有品牌logo的燈帶,這一個燈光效果支持到主流主板的ARGB燈光同步,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相對應的設置。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在顯卡在顯卡的頂部配備有一個全新的12VHPWR供電接口,為顯卡提供電源輸入。而耕升也為用戶的使用提供到了相對應的2*8 Pin轉接12VHPWR的轉接線。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采用了金屬背板,通過金屬背板來提升顯卡的強度以及散熱性能。我們可以看到其在在背板上印制有“GeForce RTX”的字樣和 NVIDIA 核心AIC之一“耕升”的英文名稱。在金屬背板的尾部,耕升對這一個部位進行了鏤空處理,這一個設計可配合散熱器上第三組風扇的風流直接穿透散熱鰭片以及鏤空的PCB設計,讓顯卡溫度有進一步的下降。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是一張三槽的顯卡,在輸出接口方面配備有3個DP 1.4接口以及一個HDMI 2.1接口。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采用了第三代「風盾S3」散熱器,這一散熱器配備有三把92mm的風扇,可以有效對熱量進行導出。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采用的三把92mm的風扇,在風扇中心還可以看到其加入了“風”的字符元素。其采用的扇葉也經過了特殊處理,通過「炫風之刃」的扇葉設計有效提升進風量,并且降低風噪。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配備了超大面積的散熱鰭片,其散熱器通過高效銅板配 8 根6mm鍍鎳設計加強抗氧化能力的復合熱管來對熱量進行高效的導出。在整體的散熱方案上,其通過高效的熱管+鰭片+風扇+金屬背板的組合,有效導出了顯卡所產生的熱量。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的PCB采用了8 層PCB設計,并且通過短PCB的設計進一步優化熱量的導出。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在PCB的中心部位可以看到其采用的AD104-400核心,這一核心相比較于NVIDIA提供的方案在Boost頻率上提升到了2655MHz。而在核心周圍的一圈的則是12GB的GDDR6X顯存,來自美光供應。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采用了11 相核心供電+2 相顯存供電。
實際測試
我們搭建了一套高性能的測試平臺來對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進行測試,測試平臺的具體配置可看下圖。
通過GPU-Z我們可以查看到這一張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的部分信息,可以看到其頻率為2655MHz,默認的TGP為285W。
在測試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的同時,筆者也采用了一張RTX 3090 Ti顯卡這一上一代“卡皇”進行了相關的對比,讀者朋友可以從相關的數據中了解到這一張RTX 4070 Ti顯卡相比較上一代“卡皇”的差距。
首先筆者進行了3D Mark的相關測試,在3D Mark的理論測試中。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的理論得分與RTX 3090 Ti非常接近,差距非常小。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支持DLSS 3技術,因此筆者也通過3D Mark中的DLSS 3項目對其進行了DLSS 3的理論性能測試。在測試中可以看到,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相比較于未開啟DLSS 3,幀數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4K分辨率的情況下,提升幅度達到300%以上。而在1440P的分辨率中提升則是接近250%。
在理論測試跑完后,筆者也對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進行了相關的實際游戲測試,我們將在后文進一步展開其性能表現。
01/游戲測試:
首先是四款傳統光柵游戲的性能測試,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在采用1440P分辨率的情況下整體可以和上一代“卡皇”RTX 3090Ti實現互有勝負的幀數表現。但在開啟到4K分辨率后,RTX 4070 Ti的性能相比較于RTX 3090 Ti的劣勢有所顯現,上一代“卡皇”在傳統光柵性能方面還是展現了其作為“卡皇”應有的表現。
在兩款開啟光線追蹤技術的游戲中,得益于RTX 4070 Ti核心在光追性能方面的提升,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在1440P以及4K分辨率中的表現和RTX 3090 Ti這一上代的“卡皇”非常接近。
RTX 4070 Ti的實力并不僅限于此,RTX 4070 Ti支持到NVIDIA推出的DLSS 3技術,這一項技術因需要更強力的AI算力以及光流加速器等核心升級才可獲得相對應的支持,所以RTX 3090 Ti即使作為上一代的“卡皇”也無法獲得這一技術所提供的加成。
而得益于英偉達對于游戲工作室在游戲開發過程所提供的支持,采用DLSS 3技術的游戲應該會越來越多,因此筆者也對于支持DLSS 3的游戲進行了相對應的測試。由于RTX 3090 Ti未能實現DLSS 3的支持,因此在這部分的游戲測試中,RTX 3090 Ti只能以開啟DLSS 2的方式與支持開啟到DLSS 3的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進行對比。
通過兩張顯卡在DLSS 3游戲中的幀數對比可以看到,在開啟了DLSS 3以后,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對于RTX 3090 Ti實現了更好的幀數表現。通過DLSS 3這一項全新技術的支持,使得RTX 4070 Ti達成對于上一代“卡皇”RTX 3090 Ti的游戲性能提升。
或許有朋友會擔心,DLSS 3開啟后對于游戲畫質可能產生影響,并且其采用的幀生成技術可能會大幅度的提升游戲過程中的延遲。筆者也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實際的測試。
通過OBS對DLSS 3和原生的畫質進行高碼率的錄制,從下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開啟DLSS 3模式的畫質(下圖左半部分),甚至比原生分辨率(下圖右半部分)擁有更為銳利的畫面表現。因此玩家基本上無需擔心開啟DLSS 3后會有游戲畫面劣化的問題。
DLSS 3開啟幀生成功能后可以實現平均幀數以及1% Low FPS的提升,并且針對延遲問題會自動調用起內置的NVIDIA Reflex技術,通過這一項技術有效降低PC延遲。
通過對DLSS 3的測試可以看到,其在調用起NVIDIA Reflex技術后,甚至可以實現相比較于原生渲染更低的PC延遲??傮w來說,配備了DLSS 3技術的RTX 4070 Ti顯卡其性能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對于后續將會推出的一系列DLSS 3游戲也能實現到相對應的支持。
02/生產力測試:
現階段的顯卡并不只是游戲玩家手中的利器,而是在直播、渲染、建模等多方面都可以提供到相對應的支持,因此筆者也針對于這部分生產力方向進行了相對應的測試。
在偏向于生產力專業軟件的測試上,由于筆者只會點Solidworks的皮毛,單純一個項目的測試也是不夠看的。因此在這部分的測試項目上,筆者采用了集成眾多模擬專業軟件的SPECviewperf 13的基準測試來作為對比。
在SPECviewperf 13的基準測試中,筆者將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與上一代的“卡皇”RTX 3090 Ti進行了一番對比,可以看到在絕大部分項目上,RTX 4070 Ti的專業生產力表現和上一代的“卡皇”相差無幾,甚至是在部分的項目上實現了反超。
在渲染方面的測試上,筆者通過Blender Benchmark對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與RTX 3090 Ti進行了對比測試。通過對比數據可以看到,RTX 4070 Ti在三個場景中的其中兩個都相比較于RTX 3090 Ti獲得了更優的成績。
在視頻方面的生產力上,由于RTX 4070 Ti支持到第八代NVENC雙硬件編解碼器,因此其可以進行到對AV1格式視頻的編解碼支持。據了解,AV1 編碼是由英特爾、微軟、亞馬遜、谷歌、網飛等網絡巨頭組成的開放多媒體聯盟 AOMedia 所推出的免費編碼格式,在國內已經獲得了嗶哩嗶哩、愛奇藝支持。它的特點是能在相同文件體積下擁有更高清的畫質,或者相同清晰度的畫質下擁有更小的體積。
上圖是AV1(左)和AVC(右)的畫質對比。
在對同一段30GB的視頻渲染到AV1的過程中,筆者采用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的硬解編碼加速和CPU的軟解編碼進行對比??梢钥吹礁?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僅用時44.84秒就完成了AV1視頻的渲染,而采用CPU軟解編碼則需要到205.78秒才可完成。
除了對AV1的格式的支持以外,RTX 4070 Ti也對于目前的H.265/H.264格式有相對應的支持提升。在筆者的測試中,筆者使用達芬奇對同一段視頻生成為H.265格式4K分辨率進行輸出,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耗時僅為29秒,作為對比的RTX 3090 Ti則耗時為38秒。
03/散熱以及功耗測試:
在室溫20±1℃,采用開放式測試臺的情況下,筆者對于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進行了散熱方面的測試。
在使用FurMark烤機測試15分鐘后,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的顯卡溫度穩定在62℃左右、顯卡風扇轉速在1320轉左右、功耗在260W附近。從表現來看,可謂是涼快又安靜了。
而在實際的游戲功耗測試上,筆者也通過幾款熱門游戲對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的實際游戲功耗進行了檢測。
從實際的游戲功耗可以看出,RTX 4070 Ti在游戲過程中的平均功耗大致在220W-250W的范圍內,遠低于官方給到的285W TGP,而相比較于上一代“卡皇”RTX 3070 Ti的450W TGP更是低了不少,可見RTX 4070 Ti在能耗方面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
總結
從游戲以及生產力方面的各項實測可以看出,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的實力不遜色于上一代“卡皇”RTX 3090 Ti,在不少的場景測試中甚至可以實現對于上一代“卡皇”反超。RTX 4070 Ti在支持DLSS 3的游戲以及面向部分專業生產需求的場景中,作為采用全新一代架構核心的產品優勢則是更為明顯,與上一代“卡皇”RTX 3090 Ti更是拉開了不少的差距。
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在默認TGP為285W的基礎上,實現了追平甚至是反超上一代“卡皇”優秀表現,再進一步考慮到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 官宣的6599元的售價,相當于是僅用RTX 3090 Ti一半的價格買到了性能甚至有所反超的顯卡產品。對于用戶來說,以耕升 GeForce RTX 4070 Ti 追風EX為代表的一眾RTX 4070 Ti顯卡或許是現階段顯卡市場上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關注我們
